全国咨询热线:
阳春三月,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长兴村的重庆何航鞋业有限公司“就业帮扶车间”内,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到处一片繁忙景象。
镇街上,仅仅围绕何航鞋业一起在“转”的配套企业,大大小小就有10多家,走在路上,时不时就能听到缝纫机的哒哒声,各种琳琅满目的鞋店,还有四处可见的电商,让这个距离县城有近40公里车程的乡镇,有着一种别样的商业气息。
巫溪县文峰镇党委书记李政洪称,近年来,全镇围绕“链主”做文章,通过延链、补链和强链,先后发展起老布鞋、牛肉干、林木加工、电子元件和商旅服务5大产业集群,大家“抱团”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镇域经济发展势头喜人。
来自文峰镇最新的一个“链主”强镇发展规划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上述五大链条,2023年给全镇带来近6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总产值,带动1500多人就业。
何航鞋业仅仅是这个镇的一个“链主”代表。企业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具有浓厚“巫文化”特色的手工布鞋、棉鞋、拖鞋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走上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快车道”。
“企业常年招收有90多名留守妇女,其中脱贫人员有近30人,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在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何航鞋业,一楼的打包车间,工人们忙着对产品打包装箱,最近每天的出货量在10万元左右;二楼的生产车间,已经机器全开,数十名工人脚踩缝纫机赶制着手工布鞋;三楼的电商直播间里,几位女主播正在网上滔滔不绝地卖力吆喝着公司的全新产品,一旁的数据显示屏上,不断滚动着销售数据。
“我们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田间—车间—直播间的农业、鞋业两大完整产业链。”谈及整个链条,何航鞋业负责人拿起工人正在缝制的一个丝瓜络举例说,“厂里的布鞋全是手工制作,这个生态原料,其中一部分就来自农户田间自产,全镇目前的丝瓜种植已达400多亩。”
“种植过程中,政府部门负责道路硬化和规范指引等,企业则为农户免费提供苗子和技术,再按照市场行情报价兜底回收,农户每亩地产值至少在3000元以上,企业每收购一个丝瓜络再给村集体经济0.15元分红,真正的完成了三赢。” 该负责人说。
这些镇上“抱团”的配套加工公司,彼此分工明确,实现了优势互补。“我们主要负责生产鞋底,卖给何航鞋业后,采用‘以物换物’的形式,再从何航鞋业购买同等价格的成品鞋拿去销售。何航鞋业则对收购来的鞋底进行再加工,直接出成品老布鞋负责批发或零售。”镇上的一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大家合作的方式不完全一样,我们的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降低了彼此生产成本,减少了各自金钱上的压力。”
产业发展了,很多网红主播嗅到了商机,让镇上的电商变得异常活跃。“我们线上销售占到了七成比例,剩下的三成产品主要靠线下批发。”何航鞋业员工李凤说,“有的主播,紧靠卖布鞋一个月能拿到上万元的收入。”
目前,乡镇上的“链主”企业多数是家族式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不少,很多企业在产业升级中亟待“输血”和“补钙”。
占地面积15亩、拥有年产10000立方米集成材生产线的重庆市巫溪县坤林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一家从事木材加工的“领头羊”企业。“公司的实木集成材系列新产品畅销重庆、四川、陕西、湖北、广东等地,深受用户青睐。”该公司CEO陈志勇说。
“这是我们政府拟于最近出台的一个‘护航清单’,服务内容已经有七八条,目前还在广泛征求意见中。”巫溪县文峰镇镇长刘勋贵表示,设计的服务清单里,正好有一条法律服务内容,政府会利用乡镇的法律顾问和司法所为“链主”企业免费服务,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通过“保驾护航”,尽量让企业少走弯路,避免“掉坑”。
走访中,一位牛肉干公司负责人道出了另外一个困惑,由于本地黄牛散养户居多,养殖时间长、成本高,导致目前公司制作原料大部分来自进口。
牛肉干加工,对菜油和辣椒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作为当地另外一个牛肉干“链主”代表,巫溪县原野土特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自军算了一笔账。“我们一年要消耗近8万多斤菜籽油,费用在70多万元。”他说,如果本地菜农能消化,按照每亩地菜籽可以压榨菜油120斤菜油计算,至少需要近700多亩的菜籽种植培养面积,这对农户增收有很大助推作用,但是巫溪目前油菜种植培养面积并不多,通过“补链”“延链”,畅通“内循环”十分必要。
“为了当好企业‘参谋’,镇政府针对‘链主’企业,已经有一个详细的调研报告。”刘勋贵说,文峰镇在发展“链主”经济上,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会尽可能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配套产业在本土落户,让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围绕五大‘链主’,我们会陆续研讨和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避免产业高质量发展同质化,让每个群体真正能够‘抱团取暖’。”
有了政府引导,镇上的“链主”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出路。坤林公司的产品十分畅销,为了增产提质,企业正计划扩建一条实木集成板智能自动生产线。“我们在生产的同时正全力发展原料基地建设。”陈志勇说,公司正多管齐下,采用整体受让、“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以及结合退耕还林工程,采用补植、补造发展原料基地,通过公司出种苗和栽植费,农户田间管理,最后按照保护收购价的方式,开展速生杨树种植,公司现在已有原料基地达1.5万亩,带动了35人增收致富。(完)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